科技狠活 打造全国政法创新案例 益阳社会治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智能化平台助力政法工作提质增效
2025-02-18 10:33:11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樊芳 | 作者: | 点击量:8101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薇 通讯员 刘奕芸 潘琳 刘首青

“紧急工单,请立即处置!”近日平台监测到资阳某酒吧聚集人数异常,自动派发指令。公安、城管、街道3方联动,1小时内疏散人群,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事件发生。这是益阳社会治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智能化平台助力政法工作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益阳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朝阳派出所民警联合辖区保安队伍开展群防群治巡逻。

近年来,益阳市紧紧围绕全省政法工作“八大工程”总体布局,全力推进“科技赋能”工程,不断深化社会治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智能化平台建设应用,推动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2024年,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4.8%,电诈发案同比下降23.2%。平台入选2024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并获评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成为全省政法工作的亮眼名片。

破壁垒:数据共享构建

全域治理数据池

益阳市委政法委通过日常调研发现,社会治安风险防范工作存在诸多痛点。如条块联动不足,各部门之间数据无法有效集成共享,风险预判的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为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市委政法委坚持系统思维,抓住数据汇集、模型设计、流程闭环和机制保障4个关键环节,聚焦难点堵点,找准平台建设重点,制定全市风险数据需求清单,构建全市风险数据仓,目前汇聚46个部门共145类48万余条风险数据,将部门的条数据变成块数据,孤立数据变成关联数据”。

赫山龙光桥街道作为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创新。自成为试点以来,龙光桥街道的数字云平台积极与12个部门的数据进行对接,成功打通了“网小格”微信小程序、城乡末端社群感知系统等社会治理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通道。同时与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和反电诈预警平台实现了有机连接。经过一年的高效运行,平台共排查出6类重点人群风险人员1454 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核查,及时发布预警18次,对各类风险实现了精准有效管控。

街道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主任张建华对此深有感触:“过去,我们对重点人员的管控主要依赖传统的台账记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遗漏和错误。现在有了这个预警平台,辖区内的社区矫正对象、重点人员等信息一目了然,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精准度。”

促协同

机制创新打造闭环处置新格局

益阳以机制创新推动治理效能提升的深层变革。建立24小时签收、7天办结标准化流程,公安平台2024年派发5862条预警工单,处置率达100%,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2.3小时。在安化,留守儿童关爱模型发出预警后,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3天内完成入户帮扶,形成数据驱动、多方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

此外,设立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指挥中心,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条块联动工作机制。针对跨区域、跨部门复杂问题,建立一事一策会商机制。2024年召开联席会议27次,推动解决历史遗留纠纷43起。南县某企业欠薪纠纷经多部门联合调解,避免了群体性上访事件。

2月13日,公安、司法、卫健等单位工作人员在益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指挥中心梳理相关数据。

出台《社会治安风险预测预警处置规范》等40余项制度,将平台运行纳入平安建设考核。通过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基层民警重复性走访工作量减少45%,风险隐患发现率提升至92%。

“下一步,益阳将加强数据汇聚,优化模型设计,更好服务全省实战运行,以此为切入口做深做实科技赋能工程,努力为全省大局之安贡献益阳力量。”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安邦表示。

强研判

智能预警织密风险防控感知网

走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可视化驾驶舱映入眼帘。上面跳动着各类数据和图表,全市社会治安态势一目了然。“这个可视化驾驶舱是我们的智慧大脑。”平台技术负责人指着屏幕上闪烁的预警信息告诉记者,“系统每天处理超过10万条数据流,能够对重点人员活动轨迹、矛盾纠纷苗头等15类风险进行毫秒级响应。”2023年试点运行以来,平台已产生有效预警工单4363条,预警准确率达89.3%。

2023年5月,益阳市委政法委组织召开平台试点工作推进会,全力推进智能化平台建设。

该负责人介绍,经过前期反复研讨,目前平台已构建“1+1+5+N”的系统架构。即1个可视化大屏,供全市指挥调度、科学决策用;1个工作台,供市、县、乡三级职能部门查看风险底数、调度工单办理、加强业务指导用;风险预测、风险预警、高效防控、平安考评、复盘总结5个功能;N个业务模型。涵盖了社会治安治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

平台围绕重点人群、矛盾纠纷、违法犯罪这3大核心主题,深入复盘了大量的历史案件和经典案例,并结合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精心厘清业务逻辑,归纳出模型对象的特征、规律、活动以及环境等风险因子,成功搭建了15个算法模型。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平台为风险人员赋予红、橙、黄、蓝“四色码”,实现了对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和分类防控。

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预测预警模型为例,平台通过对卫健、法院、公安等部门数据进行分析,及时预测预警50多名肇事肇祸倾向明显、但未纳入三级以上管控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重新定级、纳管,有效保障了社会的安全稳定,连续两年在省对市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考评中获得满分。

为验证监测预警是否真正达到了一网感知效果,建模后,益阳市委政法委采取智能识别与人工甄别相结合的方式,由基层排查走访反馈预警是否属实,不断调整优化模型。对新发生的案事件,在平台中复盘是排查上报还是模型因子问题。通过建模、训练和调整3个环节,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升级,逐步提升风险精准防控能力。

比如,平台构建“民转刑防范”模型,集成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人员属性、行为属性、事件要素等方面20余项风险数据,通过模型分析精准识别潜在风险等级,为基层风险管控、跟踪化解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2024年,平台共预警婚恋、邻里、债务等纠纷类风险4866个,全部及时处置到位,有效提升了对“民转刑”“刑转命”的防范能力。

责编:樊芳

一审:樊芳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